如果你的团队都是平均人

《康熙微服私访记》中有这样一段剧情:

康熙皇帝与大臣“斗茶”,可惜无论怎么比,那些所谓内务府最好的贡茶,都比不上乡下亲戚送给大臣的新茶。

康熙心情百味陈杂,感慨:当皇帝实在可怜,说是什么都有人伺候,可是别人给你什么你就吃什么,喝了几十年的茶,结果全都是烂叶子水。当然,烂叶子水倒不至于,但最好的茶肯定也没喝到。

最后还是内务府管茶叶的太监道出其中隐秘:“皇上喝的茶不能是最好的,因为最好的茶产量很少,口味也不稳定,根本经不住皇上喝。所以,给皇上喝的贡茶只能是口味更加稳定的一般好茶。”

其实仔细想来也确实如此,皇帝掌生杀大权,威仪莫测,下属自然战战兢兢,说话做事都要百般思量,但求无过不求有功。这和当代管理中,很多团队中下属什么也不敢说、什么也不敢做、无论如何不敢表现得太出挑等现象,有着异曲同工之妙——皇帝把臣子吓怕了,所以有了“平均茶”;领导把下属吓怕了,所以有了“平均人”、“平均事”,你的团队也不知不觉变成了没激情、没创意、没想法,一切都四平八稳、规规矩矩的“平均团队”。

◎下属不敢说,说的都是“平均话”

很多上司,每次和下属沟通时,总是烦躁、不耐烦,还总认为下属提意见就是“不安分”,就是“故意找麻烦”,久而久之,下属不再跃跃欲试,甚至害怕上司甚于对手。

这种情况并不罕见,结果也很明确:上司将听不到真实的情况,也就无法做出明智的决策;上司听不到有建设性的意见,团队也就会失去活力和创造力。

虽然我们经常讲领导者要有威信,但有威信绝不等同于让下属害怕,当越来越多的下属因为害怕而不敢说话时,常常是企业陷入困境的前奏。因此,作为上司一定要努力摆出正确的姿态,能够听取下属的意见和想法;而作为下属,也一定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言论、表述自己的想法。

◎下属不敢做,做的都是“平均事”

很多员工秉持“多做多错,少做少错,不做不错”的工作态度,就是因为被骂怕了。做错事情要挨骂,和上司意见不一要挨骂,不会做去问上司被骂得更惨,甚至在中国管理现实中,还经常遇到两难问题——听话也挨骂,不听话也挨骂……

于是,下属都变得服服帖帖,也不敢动脑筋,什么都听上司的。最后,再有能力的人才也不敢表现,再可行的创意也不敢实施,大家维持平平稳稳,不至于挨骂的水平,死气沉沉,缺乏竞争力。

◎领导者该怎么办?

要防止下属变成“平均人”,首先要有一个基本认知:工作可以标准化,制度可以标准化,但人绝不能标准化。从态度上来说,人就是人,不是资源,领导者要给予基本的尊重。简单地说,就是把人当人看,这是第一点;第二点,领导者把人员招进来,尽量看他所长让他做事,而不是根据岗位职责去强行改造他;第三点,人不是机械,我们把目标设定得很清楚,但具体工作必须有弹性,不能限制得太清楚、太明白、太固定,知识性工作方面尤其如此。

当然,还有最重要的一点,领导者决不能让下属“怕”,更不能吓得下属不敢说话,不敢做事。要做到这一点,光靠“大家不用怕”的口号是没有用的,必须学会制造让员工敢说敢做的氛围。对此,孔老夫子说的“不贰过”,对我们很大的启示。员工第一次犯错,你不能骂;员工的无心之失,你不能骂;员工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和你提建议,更是不能骂……

只有这样,大家才会把自己的能量开发出来,去发挥,去创新,去竭尽全力做事。

初犯不罚,无心的过失不罚,大家才敢做,不然谁敢做。

——曾仕强

中国人是“因人设事”,把人找来以后,然后看你的所长,才配给你工作,我们是人为主。

——曾仕强

人力把他当做个资源,他最有听话,他最有服从,他最有静态的配合,他不会开发自己的能力,他不会。这是谁吃亏?老板倒霉,公司吃亏。

——曾仕强

没有一个中国人承认自己没有能力,哪一个中国人承认自己没有能力?第一个我有能力,我不肯做。我为什么要做?第二个我不敢做,因为惹事最后要我自己承担。第三个我不愿意做,我看你们的把戏,看你神气到什么时候,到时候乖乖来求我。

——曾仕强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nansilafu.com/nfjt/4401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热点文章
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