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仕强给人留下回头路,你就多条前进的路

有老板问我,在年这个世界经济的拐点年,作为中国的传统企业,受到国内外经济滑坡的强烈冲击和互联网带来的快速变化等的影响,该如何应对?

关于这个问题,很多人都在提。我的答案是,该怎么办,就怎么办。你可能会说,说了等于没说。就是不知道怎么办,才问你嘛。怎么说这种话呢?

我认识一对夫妇,老两口开个风味儿餐馆,每天都是顾客盈门,排好长的队,生意非常的兴隆!有时还需要预定位置才能吃得上。我就问老板,你生意那么好,怎么不扩大经营,开个连锁什么的呢?这个老板回答说,以我的能力,只能保证一家店的口味好,再多了,就保证不了了;既然这样,我还是就干这一家的好。听了老板的话,我们就很赞成!公司规模大小不是问题,问题是你能否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!能保证,你就扩张;不然,你就做到小而精!

现代有很多人提出一个概念,叫做:专注!很多人都理解错了,说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你就成功了。这完全是误导。因为,专注需要一个前提,就是,你做的这个事情是不是符合自然规律的。因此,我们提出一个观点,就是两个字,认真!我们说的认真,不是一般理解的仔细这么简单。是说,认准真的道去走,然后,坚持把它做好,就对了。

你比如说,我们生产产品,要做到货真价实。货真就一定不便宜,你不要相信物美价廉那种话;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,物美一定价不廉,这才符合自然规律;否则,一定不长久;物美价廉,他赚不到钱嘛。所以,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,或者提供的服务,客户来询价,如果你能保证是货真价实的,你就清清楚楚的开价给他,他说,太贵了,能不能便宜一点;你说,不行了,再便宜就没有利润了。他说,还是太贵了,要找家更便宜的去。这个时候,你该怎么办?你一定要清清楚楚的告诉他,如果他能找到比你更便宜而质量同等的,你就恭喜他;但是,这不太可能。最后,你一定要告诉客户,如果找不到物美价廉的供应商,随时欢迎他再回来。这叫做,给别人留下回头的路,就是给自己多一条前进的路!我们常讲,做人留一线,日后好相见;就是这个道理。

但是,我告诉你,即使这样,客人走了,他也不会主动的回来再找你;因为那样,他完全没有面子嘛。噢,我看完所有的货品了,就你家最货真价实,万一你不卖给我怎么办?给我难堪怎么办?这都是他要考虑的问题。因此说,他几乎不太可能会回来。那你会说,既然这样,为什么还说给别人留下回头的路呢?这就是我们要说的,除了明明白白告诉他,你随时欢迎他再回来;还要做下一个动作,就是,过两天写一封信给他,信上说,我们得知您选了一家比我们更加质优价廉的产品,对您的表示恭喜;因为,不能满足您的需求,我们感到很遗憾,但是,说明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有待提高,希望以后能为您服务!然后,你再把你产品的报价单和成本明细报给他。你如果能保证,你的产品和服务是最优的,这个客户早晚会回来找你!

你说,为什么这么复杂呢?对,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人性。

中国人的基本特性,简单来说有三点:第一怕吃亏,中国人天不怕、地不怕,就怕吃亏上当;第二喜欢占小便宜,中国人一般不奢望去占大便宜,专占小便宜;第三,自私又爱面子。

说中国人怕吃亏上当,并不是贬低中国人,凡是有这种想法的人都不太了解中国人。中国人重视合理,合理地怕吃亏有什么不对?资源是有限的,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,不断地吃亏,岂不是跟自己过不去?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这个特性,凡是宣称钱财乃身外之物的人,多半都很小气。因为一个人如果心里没有某个弱点的话,就不会强调它。例如一个人缺乏信用,就会强调自己重信用,通过不断地强调,才能让别人上当。

就因为中国人怕吃亏,所以和中国人打交道时,千万不要有欺骗的意图,以互利互惠为原则,才能皆大欢喜。一开始就想欺骗中国人,往往会“偷鸡不着蚀把米”,得不偿失。

每个人都怕吃亏,但是过分地怕吃亏就变成精打细算了,其实人算总是不如天算,“机关算尽太聪明,反误了卿卿性命”。所以中国人发展出一套“差不多主义”,差不多就是刚刚好,就是恰到好处,就是合理。

因为怕吃亏,中国人处处小心谨慎,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“防人之心不可无”。但是,如果防不胜防,真的吃亏了,中国人也不以为意,反而相信吃亏是福,“吃一堑,长一智”。

如果说怕吃亏是被动的,那喜欢占小便宜就是主动的行为。占小便宜,关键词不是“占”而是“小”,只占“小”便宜。一个人爱占“小”便宜,就表示这个人不贪,贪心的人只想着占大便宜。中国人爱占“小”便宜,不贪心,很守本分,为了过日子,占一点小便宜,没什么可耻的。而且对中国人来说,占小便宜只是手段,不是目的。中国人之所以这样做,是在试探对方。和别人做生意也好,交朋友也好,首先要了解对方,看对方是不是值得打交道的人。

中国人比较在乎舍不舍得,换句话说,中国人不会盲目地为一个人去拼命,我们会考虑值不值得。要判断值不值得,就要看对方舍不舍得,你舍得我就认为值得,你不舍得我就认为不值得。这就是中国人占小便宜的本意。

在人际交往的时候,首先要看对方的度量大不大,没有人愿意跟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做朋友。看对方舍不舍得,舍到什么程度,可以判断你在对方心目中是何分量。如果对方连鸡毛蒜皮的事都要和你计较,那他也就没把你放在心上。

《战国策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:

齐人有冯谖者,贫乏不能自存,使人属孟尝君,愿寄食门下。孟尝君曰:“客何好?”曰:“客无好也。”曰:“客何能?”曰:“客无能也。”孟尝君笑而受之曰:“诺。”左右以君贱之也,食以草具。

居有顷,倚柱弹其剑,歌曰:“长铗归来乎!食无鱼。”左右以告。孟尝君曰:“食之,比门下之鱼客。”居有顷,复弹其铗,歌曰:“长铗归来乎!出无车。”左右皆笑之,以告。孟尝君曰:“为之驾,比门下之车客。”于是乘其车,揭其剑,过其友,曰:“孟尝君客我。”后有顷,复弹其剑铗,歌曰:“长铗归来乎!无以为家。”左右皆恶之,以为贪而不知足。孟尝君闻:“冯公有亲乎?”对曰:“有老母。”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,无使乏。于是冯谖不复歌。

这个故事是说,冯谖投靠到孟尝君门下,整天无所事事,却嚷着要锦衣玉食、宝马香车。不要以为冯谖是看孟尝君好说话,想多从他那里捞点好处。其实,冯谖一直在考验孟尝君,看他是不是值得效忠之人。所幸孟尝君通过了考验,后来,“孟尝君为相数十年,无纤介之祸者,冯谖之计也”。

但是,中国人不会轻易去占大便宜,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,如果有大便宜可占,中国人首先会想到会不会有问题,会不会上当。另一方面,中国人讲究无功不受禄,要等价交换,得到大便宜必须要付出大的代价才行。

相比之下,平原君就没有孟尝君那么聪明了。当时,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,占领了韩国的一块土地野王。在野王邻近有另一块土地上党,其官员看到野王轻易地就被秦军攻下,怕上党也守不住,就写信给赵国,表示愿意归顺,希望得到赵国的庇护。结果平原君认为,不费一兵一卒,就可以得到上党这块“肥肉”,为什么不要呢?虽然有人反对说:“就是因为不花力气得到好处,轻易要了,恐怕会招来大祸。”但是,赵王和平原君却不听,把上党划为自己的领地。秦国知道后,认为赵国存心和自己作对,就命令白起率大军去攻打赵国。结果赵国的四十万大军全部被秦军歼灭,国都邯郸也被围困,险些被灭国。

这就是前车之鉴。所以,和中国人打交道,首先要明白,在合理的范围内,中国人比较喜欢占小便宜,但是也明白“礼下于人,必有所求”的道理,因此想要中国人帮忙,只要施以小恩小惠即可。如果施以“大恩大惠”的话,会让中国人心生警惕。

怕吃亏和喜欢占小便宜是出于自爱的心理,很多人据此说中国人自私。确实中国文化强调自爱,很少讲爱人,不像西方人一开口就是爱人,而不讲自爱。不自爱的人,心中没有爱,拿什么去爱别人?一个人要先爱自己,让自己的心中充满爱,然后才能去爱别人。西方人讲“爱人”只是嘴上说说而已,中国人才是发自内心的。但中国人不会爱所有的人,我们首先要判断这个人值不值得爱,值得,才去爱。合理的自私就是自爱。

老实讲,中国人比较重视面子。凡是说“面子不重要”的人,是因为他不了解人性。一个人活得连面子都没有,那活着是为了什么?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,就是人有面子,动物没面子。有人认为,中国人爱面子是缺点。我从不认为爱面子是缺点,一个人连面子都不爱,那他还会爱什么?面子就是羞耻之心,一个人连羞耻之心都没有,那就无药可救了。

爱面子,往好的方面发展,乃是重视荣誉的表现,没有什么不好。若往坏的方面发展,则是爱慕虚荣;更严重的,就是爱面子爱到不要脸的地步,那就是本末倒置。“面子”是“情”,“脸”则是“理”。中国人讲情理,以理为本,视情为末。换句话说,爱面子要爱到不丢脸的程度,不丢脸就是合理;爱面子爱到合理的地步,才是合情合理。

和顺和美和为贵

易知易行易董会

欢迎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白殿疯病初期什么样
白癜风临床专家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nansilafu.com/nfzz/705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热点文章
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