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成功学是个伪命题,学了不一定能成功三位单身狗阿乙、阿丙和阿丁向校花男友阿甲请教。阿甲答应了,并把自己的成功经验总结成以下几条:
1)注意自己的形象;
2)有一突出的体育特长;
3)在女生面前展现自己的幽默感;
4)不要小气,对女孩子要大方;
5)……
最后,阿甲鼓励三人:“只要做到以上几点,其实追女孩子是很简单的。”
但结果呢?阿乙、阿丙、阿丁照做了,却不见成效。阿乙三人都在埋怨阿甲藏私,但实际上,阿甲并没有说谎,只是连他也不知道,校花最初之所以觉得他与众不同,不过是当初他被淋得“落汤鸡”的模样在校花眼里“很性感”。
易经的成功学启示
用易经的思维看成功学,需要有一种包容乃大的心胸和艺术的、有弹性的手段。易经讲继旧开新,也就是对别人的成功经验不排斥,但不能完全照搬,要视具体情况决定怎么做、用什么方式。
成功学就像这个故事中所说:要想追到女生,你必须做到这几点,但做到这几点,却不代表你就一定能告别单身。也就是说,与其说这几点是成功的经验,不如说是“避免失败”的经验。
成功的原因千千万,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,而失败的原因也就那些。所以讨论成功学,不如去看失败史,从中汲取经验,然后勇敢地去实践,刻骨铭心后你自然能发现成功的真谛,并寻找到属于你的那一条成功之路。
(二)真正的人生赢家,从来不在乎失败当代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新书《白说》中讲到:
年伦敦奥运会有一句最重要的话,叫“影响一代人”。
有记者提问:“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?”
伦敦奥组委一位官员回答:“体育教会孩子如何去赢。”这句话让很多人认同,的确,现在很多事情都是教人们如何去赢。
但是,伦敦奥组委又说了一句话,却让在场的人深受触动。
“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,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而且有尊严地输。”
易经的成功学启示
白岩松总结:“当下是一个成功学泛滥的时代。中国的很多扭曲和乱象,都与追求面上的成功有关。我们只是追求现实的结果,往往不追求真理;我们把结果看得非常重,因此我们从不享受过程;我们为了实现某种期待,往往不择手段。”
中国人原本是最懂得输赢哲学的人,因此才有“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”的说法,才有“下棋的最高境界是和棋”的论调。赢的人装作没有赢,不要把对方逼到无路可走;输的人装作没有输,维持住自己的最后一份体面和尊严——这才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做人道理。
然而,当前社会人们心思浮躁,所有人都在孜孜追求赢,那十之一二的成功,就被看得极为重要,而那十之八九的挫折,也被放大到无以复加。我们把成败看得太重,反而忘记了,失败本是常事,成功才是偶然,而面对失败的心态和应对能力原本是每个人都该掌握的技能。
(三)向成功者学习,学的到底是什么春秋时,鲁国一年轻人独居一室,邻居是一个寡妇。
一日暴雨,寡妇的房子被风雨毁坏,寡妇就跑过来,请求年轻人收留她一晚。
年轻人闭门不纳,寡妇淋着风雨,狼狈地拍门责问:“快开门啊,雨太大了,你怎么能这么狠心?”
年轻人回答:“我们都是年轻男女,同居一室于礼不合,所以,我不敢开门。”
寡妇说:“你难道没有听说过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吗?大家都在称赞他,也没有人说他做事不合礼制啊!”
闻言,年轻人顿了一下,话语却更坚定。
“柳下惠可以那样做,我却不行。我将以我的‘不可以’,学习柳下惠的‘可以’。”
孔子点评:“学习对方的修养,以不断完善提升自己,却不盲从对方的行迹,那些向柳下惠学习的人,没有比这个年轻人学得更像的了。”
易经的成功学启示
易经将变易之道讲得很透彻,我们要上进、要变通、要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,必须先做好自己,不能忘记了自己的根本,否则就是乱变,就是自讨苦吃。
王小波曾经聊过忆苦饭:“反正我不觉得这是在受教育,只觉得是折腾人——虽然它也是一种生活。总的来说,人要想受罪,实在很容易,在家里也可以拿头往门框上碰。既然痛苦是这样简便易寻,所以似乎用不着特别去体验。”
当前人们很热衷体验生活,但却经常忘记,体验生活从来不是目的,而是过程。我们不能拿着体验生活、磨炼心性的借口去寻找刺激,乃至自讨苦吃。
并不是每一种生活都值得去体验,就像不是每一种成功事例都能去模仿。我们崇尚向成功者学习,并不是说一定也要你去经历他们经受过的苦难和诱惑,而是为了在你遭遇到苦难时,在你面对诱惑时,能够有所触动,能像他们那样从容应对。
就像那位鲁男子,可能现代人觉得他不可理喻,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,“闭门不纳”才是常态。如果他激于一时义气,或者为了学习柳下惠而故意把自己放在诱惑之中,才是不明智的选择。
做人应该有自知的智慧,不可随波逐流,宁可先守住自己,也不轻易去尝试。《道德经》有言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”只有真正的了解自己,明白自己的程度和底线在哪里,才是真正的聪明人。
曾仕强教授语录
同质性相近我可以学,姚明会打篮球,我也会打篮球,我跟他学,可以。姚明会打篮球,我根本不会打篮球,我跟他学什么,学一辈子也不会的,那我学它干什么。同质性相近就是你有那个倾向,你有那个潜力,你当然可以学,没有你学什么。
——曾仕强
中国人很了不起,为人经商,最高的境界是什么?就是赢的人装作没赢,输的人装作没输。大家可能会问,有谁做到这点了?当然有。当年关公去攻打长沙,长沙守将是个老将军,叫黄忠。他们两个人打,关羽装没赢,黄忠装没输。可是黄忠心知肚明:这次我输了,你是手下留情,你没有让旁人,让第三方发觉我打败了而已。
——曾仕强
先做好一个中国人,再来学习西方的传授。建立中国人的观点,不要站在西方人的观点来看中国人,客观地比较中西文化,力求正确的认识。然后你要尊重各种文化的特征,这才是包容性很大的,我们要做到求同存异。
——曾仕强
赞赏